5月3日上午,学校在知行楼第二会议室召开我校省级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工作推进会。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执行院长邓大才教授应邀到会作专题讲座,省教育厅相关部门负责人莅会指导。校党委书记田延光、校长梅国平、副校长涂宗财出席会议。学校9个省级人文社会重点研究基地的负责人及基地依托学院负责人,学校江西经济发展研究院、文化研究院、教育研究院、南方古村镇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江西省产业转型升级软科学研究基地负责人及相关职能处室的有关人员参加会议。
梅国平在主持会议时指出,我校自2002年首批获准建设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以来,基地在学校学科点申报、科研平台搭建、学术课题获批、人才队伍聚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可喜成绩,但也存在发展速度不够快、高质量成果不多、影响不大、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他要求各省级基地在接下来的时间内首先要建设好一个像样的平台、编制好一份三年规划、组织好一个特色团队、撰写一份接地气的调研报告、策划一次成果展示宣传,相关部门要对各省级基地进行一次全面考核评估,编写一份“基地动态”,督促和警示各基地的建设与发展。他强调,各单位和基地负责人要高度重视基地建设,珍惜基地这一平台,认真落实会议精神,进一步厘清管理思路,提高管理水平,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努力把基地打造成引领学校人文社科的桥头堡,多出成果、出大成果、出接地气的成果,力争在尽可能短时间内挤进国家队。
涂宗财简单介绍了学校省级人文社科基地建设发展的相关情况,分析了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希望各基地要明确定位,充分发挥“思想库”作用;要抓好基本条件和制度建设;要持之以恒地抓好特色团队建设;要加强宣传,进一步扩大基地的影响力。
会上,省教育厅相关部门负责人充分肯定了我校近年来基地建设与发展所取得的成绩,并从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作用、制订好发展规划、积极参与服务社会等方面对建设发展好基地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和建议。邓大才从“灵魂人物、反持之以恒的方向、‘顶天立地’的平台、精诚合作的团队、开拓创新的制度”等五个方面分享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的成功之道。高校人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当代形态文艺学研究中心”和“传统社会与江西现代化研究中心”负责人结合实际,交流了基地建设发展的经验与做法,汇报了今后的工作思路。